
做那个拿着“钥匙”的人——从教30年感悟
发布时间:2025-09-16 浏览次数:0次
从1995年走进河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我已经在这里从事教学工作30年。我始终坚信音乐具有启迪和成就人生的伟大力量,从站上钢琴系讲台的那天起,我就认准了:用音乐的钥匙,开启每个孩子的心。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学时,我坚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注重激发员工们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潜能。我们积极鼓励他们充分表达,勇敢追逐梦想。比如今年毕业的研究生王可丹刚刚获得中国金钟奖河北赛区的第三名。然而,大家可能想不到她的本科专业是地理。当年她成为我的研究生,很快我发现她的基本功比较薄弱,但同时,我也看到她对音乐的执着和追求。于是我抱定一个信念——帮她成就自我。于是我经常加班加点帮她夯实基础,帮她对音乐会的作品进行全面解读。我的指导让她对演奏有了全新认识,进步飞快。在之后的中期音乐会和毕业音乐会上,她的表现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获得优异成绩。她还在第14届李斯特香港公开赛的自由选曲的组别中获得了第四名。
我关注每一位员工的成长,尤其是他们在追寻音乐理想的道路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位山东生源的员工令我印象深刻。山东的专业测试是声乐、钢琴并重,因此她同时学习了钢琴和声乐,但她本人更侧重于声乐,然而我校录取她却是以钢琴作为主项。入学之后,她向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她希望把声乐作为主项。虽然我也曾劝她尝试把钢琴当作主项,她也很配合。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她的手确实不太适合弹琴——先天手小,八度够不着。同时,我对她的声乐进行了评估,确定她适合声乐的花腔女高音。于是我就帮她协调,转而把声乐作为主项。经过4年的学习,她顺利的考取了声乐表演专业的研究生,继续她热爱的音乐事业。我为这把“钥匙”又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而由衷的感到高兴和祝福。
让员工寻找“自己的音乐”。在课堂上,我尽力让每一个员工自由挥洒对音乐的热情。好多同学都说:“王老师给予我们充分的尊重和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让我们勇敢去寻找自己的音乐。”看着他们在音乐道路上一步步成长成才,我感到很幸福和欣慰。
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但我的初心未变——还是想做那个拿着“钥匙”的人,帮每个热爱音乐的孩子,打开属于他们的人生舞台。我始终相信,教育是灵魂唤醒灵魂。我将继续以师心为“钥”,用大爱诠释孕育新时代高校员工的初心和使命。
(王娟娟)